米兰体育下载安装最新版: [0002] 在旧混凝土表面浇筑新拌混凝土时,新混凝土、旧混凝土之间必然出现界面。界面 的出现是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结合的一个薄弱环节,它降低了混凝土整体的抗拉强度、抗剪 强度以及耐久性能。这就有必要了解新混凝土、旧混凝土中的界面结构及形成过程,以解决新 混凝土、旧混凝土结合薄弱的问题。国内外对于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的粘结主要是通过先凿 毛水洗之后,然后采用同标号的水泥净浆浇筑,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来连接的,这样的方法使 得其连接部位易产生收缩缝,以及其表面不平整,强度比较薄弱的问题。而水洗露骨料混 凝土技术虽起源于国外公路桥梁行业,但是应用并不多,目前在国内建筑行业应用更是少 之又少。 [0003] 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粘结的关键是粘结面的质量。粘结面打毛解决方法、粘结面 粗糙度、新混凝土种类和配比、界面剂种类等都是影响粘结面性能的重要的因素。喷丸(砂) 法、高压水射法处理粘结面具有效率高,不损伤周围旧混凝土的特性,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 度,在机场跑道、道桥路面的修补和加固、加高已有水库坝体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打 毛法、钢刷刷毛法具有实施工程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易损伤周围的旧混凝土,处理效果 不及上述方法。另外,喷蒸气法、真空喷砂法、喷烧法、气锤凿毛法、机械切削法及酸浸蚀法 也用来处理粘结面。一般来说粘结面粗糙度越大,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粘结强度越高。但是 也有实验表明,过大的粗糙度并不能获得较高的粘结剪切强度。因此定量评价粘结面粗糙 度就显得很重要。触针式平均深度法、灌砂法、硅粉堆落法、粗骨料暴露比例法等,都是评 价粘结面粗糙程度的方法。 [0004] 为保证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粘结面具备比较好的粘结性能,修补补强所用新混凝土 的强度应比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为减少新混凝土的收缩,改进新混凝土、旧混凝土 的粘结性能,在新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尼龙纤维和钢纤维,以及应用预铺骨料混凝土、收 缩补偿砂浆和有机聚合物及其改性材料作为修补材料的研究工作亦逐步展开。 [0005] 与不使用界面剂的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相比,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快硬 铁铝酸盐水泥浆、掺膨胀剂的水泥浆及聚合物类界面剂,都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新混凝土、旧 混凝土的粘结微观结构,提高粘结强度。从粘结效果、成本及施工等方面考虑,水泥净 浆是其中比较理想的一种界面剂。 [0006] 新混凝土、旧混凝土粘结面在实际工程中会受到各种总用,因此掌握粘结劈拉强 度、粘结弯折强度、粘结剪切强度、粘结多轴强度、粘结收缩性能及粘结抗渗性能等物理力 学指标,是结构粘结加固设计及已加固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的基础。 [0020] 本发明为绿色化工产品,无毒无害,其废水排放不会对水体造成危害性污染。它只 会分解和阻止接触药剂部位混凝土的凝固,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远期强度,该新型的混凝土 结构施工简便,成本低廉,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好,能很好的解决新旧混凝土结合薄弱的 问题。 [0021] 图1是试验编号为l_a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b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I-C的试验曲线-d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e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f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g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h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i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j的试验曲线是试验编号为l_k的试验曲线的试验曲线-m的试验曲线-a的试验曲线-b的试验曲线-c的试验曲线_d的试验曲线-e的试验曲线_f的试验曲线。 [004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6]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洗露骨料混凝土水洗剂,包括水泥、7K、纤维和界面剂,水 泥和水的质量比为1 : 1,纤维的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15倍,界面剂的用量为水泥的质量的 0? 5 倍。 [0068]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洗露骨料混凝土水洗剂,包括水泥、7K、纤维和界面剂,水 泥和水的质量比为1 : 0. 5,纤维的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 125倍,界面剂的用量为水泥的质 量的0. 75倍。 [0070]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洗露骨料混凝土水洗剂,包括水泥、水、纤维和界面剂,水 泥和水的质量比为1 : 0.2,纤维的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04倍,界面剂的用量为水泥的质量 的1倍。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