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一片绿色 绿地为城市“添彩增色”

发布时间:2024-03-14 23:20:02  来自:爱游戏官网下载 浏览次数:1

  在公园绿地搭帐篷体验露营、和小朋友一起在公园里进行亲子游戏、科技助力公园管理……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功能多样的各类公园,在增“颜值”提“气质”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休闲游憩的绿色开放空间。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加快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非常明显改善。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

  午后的时光静谧惬意,在一片绿意的草坪中扎满了一顶顶五色斑斓的帐篷,一家人围坐在野餐垫上,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是白云山麓湖公园聚芳园草坪,作为广州市首批24个城市公园开放草坪之一,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

  “我的孙子就读初中,麓湖公园这么漂亮,希望孩子暑假可成为麓湖公园一名小小志愿者,成为公园管理的文明行为传播者。”住在麓湖大厦的王阿姨说。

  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园管理处处长马燕介绍,为完善公园服务功能,给市民打造优质的公园生活。广州公园绿地草坪开展帐篷区试点,在有条件的公园,结合市民游玩需求,划定专门区域供市民游客搭设帐篷,满足市民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

  “通过持续加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截至目前,广州市共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112个,服务市民群众达450万人次,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马燕说。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各城市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地增强,市民在家中能听到鸟语,出门可以闻到花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

  公园、草坪、绿地,就是老百姓的向往。城市公园草坪开放为市民的幸福家园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为城市人文体验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公园保障城市更加韧性和健康。”王凯说,园林绿地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空间,保障人民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绿色休闲活动和交往空间保证社会和谐。随着城市绿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价值将持续加强,人民性将更加突显,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近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不断拓展“公园+”“草坪+”等功能,精心策划草地潮玩集市、草地花艺展、草地科普展、草地灯光秀等六大玩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草坪观赏撒欢之余,还能增值充电。小小一方开放草坪,能够得到大大的一片欢乐天地。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唤起了人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

  行走在绿意盎然的树林中,不经意间就能看到路旁放置着一块可视化智能触屏,来往的游客正在使用它进行“实景”导航。

  这是通州在副中心打造的智慧公园——亲子园。园内安装了可视化智能触屏,游人可根据游园时发现的问题在可视化大屏上实现实名制上报,还可发布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信息,系统通过自带音箱进行广播。

  “数字技术和万物互联网是园林绿地的‘侦察兵’‘监护兵’。”王凯表示,通过公园绿地的智慧系统建设,能提前预知植物灌溉、防虫、防病害等工作,做到预防先行,立即处理,避免病虫灾害的发生。在对游人服务、安全管理方面,都能做到提前研判预防,保证游览的安全和舒适性。

  王凯表示,除此之外,在城市园林绿化方案设计阶段,数字技术和5G万物互联为规划设计师在场地分析研判、方案推敲、数字建模、结构布局、空间分析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助手作用,特别是在地形竖向空间上,可以更科学地把握水土的关系,保证水土安全;更科学地分析空间布局、景观效果、未来景观的演变效果等,提升了设计质量。

  王凯补充,在绿化资源调研方面,数字技术对资源的调查、分析与评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技术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获得场地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植物覆盖茂密、坡度陡峭之地,能够最终靠卫星卫片、无人机、数字成像等技术获得准确的植物分布情况、地形地貌情况等。

  在亲子园内,土壤墒情站、智能虫情监测设备、智能灌溉系统等智能终端,可智能监测亲子园灌溉运作情况、气象站数据、土壤肥力湿度数据,这些智能设备为亲子园提供各类预警信息。

  “市民纷纷反映,现在公园绿地里的问题少多了,比以前管得好了,察觉缺陷就拍照,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天还能看到,第二天就没了。”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城乡绿化科科长王文亮说,“有些市民反映,有些问题他们投诉了,处理的慢,也有人即时的回访他们,报告他们进度,他们感觉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是慢慢的升高,公园绿地的环境慢慢的变好,大家逛公园遛弯更舒适了。”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在助力公园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运营维护成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而智慧公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传统公园中管理的粗放式和景观的互动性不强、游憩体验不佳的缺点,将公园的智慧化升级变成公园建设的必然方向。

  天空中,无人机群进行喷洒作业;陆地上,可充电的智能座椅、夜间陪跑的感应灯……公园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示城市品质,城市文明风貌的重要窗口。

  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公园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城市公园建设要用心倾听、持续响应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百姓提供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更高品质的生态福祉需要,提供更多亲民便民的绿色空间。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表示,在空间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系统布局。城市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和支撑。城市公园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思维,有机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充分的利用场地已有地形水系和植被资源,发挥好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缓解热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化环境等多种ECO服务功能。通过城市绿道、生态绿廊加强公园之间、公园与城市之间的生态连接,构建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的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市里建公园”到“公园里建城市”的深刻转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

  李雄介绍,城市公园既是城市内部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供应源,是城市文化传播的窗口,生态价值外溢也将为周边街区带来可观的生态经济稳步的增长。未来的城市公园在功能上,需要充分融入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公园+传统节庆”“公园+体育运动”“公园+户外博物馆”“公园+书店”“公园+露营”等多元化的公园使用功能,让城市公园成为人类享受生态、文化、艺术等高品质公共服务等绿色场所,成为城市精神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风尚表达的生动载体。

  李雄补充,在管理上,要坚持科学管理、创新机制。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是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城市公园的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主要可以从监测评估、管护养护和经营管理着手。通过科学设定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和游人容量等方面的监管评估指标,保证公园的植被生长、水生态环境、游人体验感等处于适宜水平。

  李雄认为,公园应该是孩子放学后的“游乐场”,老人家门口的“茶话室”,百姓普惠共享的“健身房”,上班族通勤路上的“解压馆”,亲朋好友周末小聚的“会客厅”。努力使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更暖心、更亲民、更美好、更生动,真正落在人民的“心坎上”,让公园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休闲的后花园。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扫一扫关注我们